Our Work 我們的工作
透過不同面向,由農田、食物連繫社區、人與自然。
以農作物、食物為主題,讓學生透過科學、歷史、人文地理、飲食文化、語文和親身耕種等不同角度,認識食物的起源和製作過程,藉此提升學習動機、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觀察力和解難能力,成為關心人與自然的世界公民。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古人觀察自然所得的智慧,「不時不種」除了能節省種植時的所需資源,對環境友善,「不時不食」、按照節氣吃時令作物也最切合身體在四季變化中的需要。在農田一同烹調食物和品嘗香草茶,照顧身心需要,學習與自然共處。
了解更多 >
農場是重要的蔬果糧食生產地,是一種獨有的生態環境,亦是連結城鄉的資源共享站,走入農田,認識有機農田的生態和農耕方式,認識食物生產過程,體驗農夫的日常。
社區與農田的關係密不可分,由城市進入鄉郊,了解城鄉共生的重要性,重新認識思考我們想要的生活與選擇。
薯仔研究員
薯仔起初作為印加文明食糧,由西班牙的侵略者帶到歐洲,及後傳遍世界各地,經歷多年培植演變出適合不同氣候和地方的品種,成為世界第四大主糧。因屬於高產量作物,在人類發展進程中舉足輕重,曾拯救人們避過饑荒,亦因大規模失收而導致過百萬人餓死,影響西方歷史、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這個在餐桌上常見的塊莖類植物,是科學和人文探索的絕佳切入點。



















種子百子櫃
種子乃生命之源,是許多農作物成長的起點,亦是延續傳播後代、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依據。它既是農夫最重要的資產,同時也滿足人類在食物、醫藥、科研、保存原住民文化和教育等的需要。很多種子雖小,卻默默影響着世上所有人。面對基因改造工程、跨國企業專利化和愈發嚴峻的環境危機問題,不少地方正掀起一場「種子保衛戰」。種子展現的多變形態、潛藏的可能性、破殼而生帶來的生命力,正是讓學生主動探索自然世界和學習保護自然資源的最佳場所。






農場體驗/到校種植/農圃參觀
農場是重要的蔬果糧食生產地,是一種獨有的生態環境,亦是連結城鄉的資源共享站,農場體驗會帶須參加者走入農田,認識有機農田的生態和農耕方式,並初嘗農夫的日常工作。城市中亦有不少空間用作農作物種植,透過設立社區種植空間及耕種活動,參加者亦可了解農作物的生產過程及與環境的連繫。










高中地理及生物科農田考察
融合高中地理科及生物科學科知識,探索農場這種同時依賴大自然運作和人工管理的獨特環境的水文地理、規劃和生物多樣性,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之道。









廚餘再生學
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棄置總量約四成,農田讓社區中看似只能棄置的廚餘再次有循環的空間與可能,只要給予足夠時間,混合合適物料便可「轉廢為寶」,滋養土地。讓我們一起探討和解構「生產、消費、棄置」的單線發展模式,以及如何在日常實踐資源循環不息、城鄉共生的永續生活模式。




城鄉共生深度行
在環保生活日受重視的時代,農場和鄉郊正是個學習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場地。城鄉共生深導行導賞團由上水港鐵站出發,沿途觀察及介紹各種社區資源和規劃,再深入鄉郊地區,拜訪有機農場。上水有墟趁
趁墟文化對市民和本地小農有甚麼重要性?此導賞將帶你走訪上水石湖墟每天早上售賣本地漁農產品的天光墟,看墟市變遷和發展軌跡,再到社區農圃或本地農場,了解都市人若想嘗試種植或買本地菜,可以如何在社區中獲得相關資源。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歡迎聯絡我們查詢各活動詳情,索取活動資料單張,及為各學校機構設計專門的食農活動、課程及講座。
新蒲崗雙喜街19號雙喜工業大廈3樓306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