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無力得只剩下錢」 獨立記者播種本土農業希望 – 蘋果日報

蘋果新聞報導 |原文刊載於蘋果新聞網|更新時間: 2020/12/19 17:19

獨立記者阿珊閒時在馬屎埔學習種植。《飲食男女》etw.hk提供
獨立記者阿珊閒時在馬屎埔學習種植。《飲食男女》etw.hk提供

香港人無力得只剩下錢,Patreon訂閱流亡異地的年輕人,解決三餐不厭麻煩按圖索驥誓要光顧黃店(黃店指支援反送中抗爭的店家),透過金錢投自己擁抱的價值觀一票。疫情助攻下,轉吃本地菜也成為一種溫和但有力的表態。香港獨立記者彭碧珊家住粉嶺,每星期到附近的馬寶寶社區農場選購本地菜。為本地菜的新鮮好吃所觸動,她更當起小買手,替朋友採購,親自送到旺角的小店暫存,方便朋友取貨。瓜菜數量不多,旁人看來有點為做而做。她說,這樣的個人力量的確非常微小,但她相信不是沒有影響力,「城市人或者資本主義社會傾向功利地先考慮結果,我希望大家回過頭想想,先做吧,透過金錢支持,你給了他(農夫)希望的話,他就有勇氣多走幾步,他就有勇氣繼續這值得保留的生活方式。」

阿珊關心本土農業,因為她就是在本土菜的滋養中成長。祖父早年南來香港,落腳打鼓嶺,務農為生。自小跟在祖父身邊的阿珊朝早開眼就是一大片綠油油的菜田,三餐的瓜菜從不外求,到田裡新鮮現摘就好了。大學畢業後,阿珊投身港聞記者工作,採訪過諸如反高鐵等重大土地規劃議題,深入鄉村,了解鄉民生活及訴求,對於個體面對專橫政策的苦苦抵抗卻往往徒勞的無力感有很深刻的體會。

今年二月底種下的洛神花,如今已是結果收成階段。下田的專注讓阿珊回歸當下,暫時放下生活的煩惱。《飲食男女》etw.hk提供
今年二月底種下的洛神花,如今已是結果收成階段。下田的專注讓阿珊回歸當下,暫時放下生活的煩惱。《飲食男女》etw.hk提供

錨定人心

大概三年前,她先後憑獅子山精神獎學金及志奮領獎學金,負笈英國,修讀碩士,深耕國際關係及政治科學之餘,也受當地濃厚的種植氛圍所感染,重拾耕作興趣。阿珊形容,英國不光有產量的農田,很多家庭也自耕自足,見面談天氣不是得閒飲茶那些套話,而是天氣真的會影響家中那塊小田園。在超市買到的農產品都會寫上農夫名字,向勞動者致意,讓他們的心血不會埋沒在朝生暮死、瞬息萬變的消費市場。留學期間,她既親睹英國人如何面對脫歐這重大挑戰,又遙望半個地球外的故土硝煙四起,焦慮困惑。個人層面而言,耕作在這亂世竟起了錨定人心的作用。每次下田,她都不知不覺回到當下,專注腳下的泥土、指縫的嫩芽,暫時放下現實的苦難,找回面對困境的精神力量。

珍惜當下

今年一月,阿珊學成回港,成為一名獨立記者。自由身工作時間彈性,白天埋首構思故事題材、採訪撰稿,當日照變得柔和,就關上電腦,到馬屎埔下田去。甫走到村口,已見大型機具、吊臂在張牙舞爪,能在這裡下田的日子已在倒數。阿珊說,能耕作多久便多久,珍惜每個能下田的當下就好了,這些經驗及記憶並不會隨推土機的碾壓而灰飛煙滅。(《飲食男女》etw.hk/提供)

得食田園

IG:ediblegarden.a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