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窩客家古村遊 探索野生植物之美
秋高氣爽,周日到訪荔枝窩客家古村,經馬料水街渡出發,搭了近45分鐘船程,到埗荔枝窩碼頭。
荔枝窩擁有風水林、農地、河溪及紅樹林等不同生境,孕育出豐富的多樣生物。客家人曾氏和黃氏於300多年前開始在荔枝窩聚族而居。然而,自上世紀50年代起,村民逐漸移居市區及海外,散失大量人口。老村一度無人居住,客家文化傳統漸漸沒落。
然而,自2013年各個機構合作,推行鄉郊活化計劃後,村中人口逐步回升,並吸引不同背景的人進村,懷著一股熱誠投入農耕、藝術創作、開餐廳及製作草本護膚品牌等。
可幸的是,村落佈局經歷數百年,至今仍保存完整,走進村裡,像走進時光隧道,沿途的客家老屋大多保留著基本結構,每一步每一景都似凝固在百年前的時空,也令許多特色野草小花得以保存下來。
當天參加了長春社舉辦的「拈花野草」團,由天文長前台長林超英先生作導遊,帶大家重新認識身邊常出現的植物。林超英先生素來熱愛大自然,他每天都會上載花兒到「每日一花」臉書,並作簡單介紹,吸引數以千計網友追看。今次他一邊拿起手機,一邊雀躍地講解他的種種發現。
剛走進田邊,他便指出身旁的灌林蓖麻,植物已結了果實纍纍,表面有肉刺,形狀奇特。他細看果實說:「蓖麻有豐富纖維,可以做繩索,提煉出來的蓖麻油很滋潤,是非常有用的植物。」
林超英說罷帶大家經過稻米田旁的小溪邊,隨即蹲下身子介紹節節草的優美姿態,該小花稍不留神便會錯過,幸有他的指導,參加者也特意駐足細賞。他說:「呢款藍色小花,叫做節節草,花期只有一天。大家見到小花一株連開兩朵,實在非常幸運!在市區看到的節節草,通常一株只開一朵花。市區空氣無咁好,見它好像很抑鬱似的。」
行過兩三步,驟見黃色花兒攀在欄邊,林超英彎腰看了看,立即認出它是魚黃草,「魚黃草是牽牛的親戚,同樣是纏繞攀爬的植物,花朵雖小,但有明顯白色條紋,十分精緻。它又名「蘺欄網」,大概源於它善於覆蓋籬笆和圍欄。
短短一小時,林超英帶大家重新認識了魚腥草、涼粉草、野牡丹等10多款植物及其生長喜好,讓書本上的草本植物名字活潑地展現眼前。筆者也將花兒小草的芳蹤,攝於手機儲存,下次走在鬧市大街,說不定轉角會跟它們再次遇上呢。
發佈留言